反省是“反省心理学”的专业词汇,意思是指对自身已往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回忆。通过反省的方法获取心理现象,然后对这些心理现象进行加工,从中得出心理规律,即打开心理的黑箱。对患者使用反省治疗有助于患者从疾病中完全康复,并顺利回归社会生活。

人们患上疾病后,常常误认为是身体不好,而不认为首先是自己的健康意识不强、没有高度热爱健康、追求健康和促进健康的原因。疾病的发生可能具体表现在工作与生活方式不符合健康要求、心理先出现了问题或障碍,工作与生活行为方式损害了健康,才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纵观身心疾病、职业病和许多慢性病,无不与人们不遵循健康规律、甚至是违背健康规律有关。

医疗技术高度发达,却让人们越来越背负医疗的重担。如果说过去社会尊重个人的医疗权利催生了医疗变革与反省,如今健康中国政策首提强化个人医疗责任,将会催生人们的健康观念转变,个人对疾病发生后的自我反省将是医疗过程中不可逾越的最后一道门坎。

法国拿破仑说过“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我自己不幸命运的起因。”疾病的发生不正印衬此话的正确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就像英国布朗宁所说“能够反躬自省的人,就一定不是庸俗的人。”反省,正是认识疾病错误、改正错误的前提。但人最不乐意承认的是自己的过错。所以,完美医疗还必须要让患者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将患病反省纳入医疗的必要流程应该是必须的。

当然也要考虑到疾病发生过程中的身体痛苦和心理折磨,反省疾病的心理治疗不宜在疾病治疗的早期,或许适合在住院康复阶段、在慢性病社区或门诊管理过程中进行。患病反省是一个内观心理治疗的过程,也是患者健康教育的持续过程。促使患者及家庭成员反省也是临床医生常用的。譬如急诊诊疗中就常常听到医生抱怨患者为何来的这么晚,每当听到这样的抱怨,患者及家庭成员常常顿起悔悟之心,而提升对医生的敬畏之情,临床依从性大大提升。

为了提高反省治疗效果,同样需要运用病史采集的方法,详细了解和调研患者的心理、行为习惯、生活与工作方式、家庭与微社会环境背景等因素。患病反省要采取的不单纯是个人医学模式,而应该是家庭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模式;也不是单纯的个人心理治疗,也是家庭团体心理治疗、甚至是社会心理治疗。

做好患病反省医疗需要医疗机构建立起心理管理模式,需要有心理管理师,也需要有心理治疗师和社会医学医师。同时也需要加强医院伦理管理,在患者反省的过程中,把握好医学伦理规范,保护好患者的人格尊严和医疗权益。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强化个人健康责任”不是偶然的,疾病防治社会理应承担责任,但个人是社会一分子,更是疾病发生的主体,当然不只能讲健康权利,更应该讲健康责任。医疗机构应该准确和全面理解“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帮助患者提升个人健康责任,反省疾病发生发展的个人、家庭心理及行为原因,弥补医疗康复的健康教育短板,建立帮助患者自我反省疾病的心理医疗与社会医疗流程,则是当今医疗变革的最具体实践。

践行健康中国战略、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医疗行为不应止于疾病治疗,而应该终结于健康恢复。完美的医疗包括不仅仅包括疾病生物治疗,还应消除影响患者疾病发生的心理及行为原因,帮助患者规划防控疾病再复发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并能让患者形成“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战略所要求的“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三大社会观念。不承担个人健康责任,对健康谈何热爱;患病没有反省,对健康谈何追求;只讲医疗权利,如何促进健康?因此,倡导患者自我反省的医疗、实施患病反省的医疗,也许才是最完美的医疗。(作者微信:mapsy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