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家庭的咨询中,有很多的夫妻关系维持是为了孩子,这体现了做为父亲或母亲的伟大与无私奉献,但这也会让孩子处于两难之中,最后反而更持久地造成对孩子心理成长的伤害,还不如那些已经离婚的家庭。表面上看,夫妻为了孩子而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实际上很多的时候是牺牲了孩子的天真童年,让孩子担当起了协调夫妻关系的角色,成了夫妻关系的真正维护者。当咨询师告诉来访者孩子的问题是家长的夫妻关系问题或个人心理健康问题时,来访者一开始都不太容易接受,仍然坚持要咨询师对孩子进行咨询。大人的问题要让小孩子来解决,成了当下心理咨询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笔者遇到不少的所谓孩子的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来咨询的家长。不能说这些孩子一点问题也没有,或多或少地存在父母所说的那些问题。但孩子就是孩子,孩子不可能是成人。成人况且都不可能做到完美,孩子能是完美的?如果把孩子的问题与家庭中夫妻间或夫妻双方各自的问题来比较,孩子的问题充其量只是个小问题,而夫妻间的关系问题才是大问题,孩子问题的根就是夫妻关系恶化所造成的。

在夫妻关系问题的家庭中,孩子一般会向三个不好的方向发展。

一是孩子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某些行为上越来越向幼儿行为退行。譬如胆小,晚上不愿意单独睡,而要在父母的床上,尤其那些分床而睡父母,孩子或随父亲,或随母亲,同床而睡。孩子与父母中的一方而睡,让夫妻关系更难解决。孩子也自觉或不自觉成了夫妻间某一方的同情者或支持者。

二是逆反的攻击性行为。夫妻关系障碍,孩子深受其害。夫妻双方争吵打斗的习惯性行为模式为潜移默化地进入孩子的心中,成为孩子的心理思维的原型。通过孩子的模仿与内化,逐渐成为孩子的行为方式。譬如孩子爱发脾气、摔物、甚至扬言轻生自杀等行为,就有一些是从父母那学来的案例。

三是孩子回避现实,沉溺于电子游戏的虚拟世界。游戏是儿童成长的主要活动,每个孩子都是通过生活游戏来习得成长的经验。夫妻关系恶化,让孩子见证现实生活的残酷与无奈,这种情况下,电子游戏让孩子找到了精神寄托。那些游戏成瘾孩子的家庭,或多或少地都能找到夫妻关系或婆媳关系障碍的影子。

也有一句话叫“人小鬼大”,我们大人往往低估了孩子的智商和观察能力。夫妻关系即使不好,大都也知道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但这种表现只能停留在言语层面,而人的心理往往是透过体态语言与情绪表现出来。孩子的言语发展,首先是情绪感知能力,其次是体态语言的感知,说话是最后发展起来的能力。所以夫妻关系的好坏,最能感知的当然是他们的孩子。所谓说孩子天真,也就是孩子具有感知父母关系的天才的洞悉真实境况的能力。除非夫妻关系本身就是好的。千万别自作聪明,在孩子面前装好夫妻的角色。

冷战的夫妻对孩子的伤害比争吵的夫妻可能影响更大。因为当孩子觉察到他们父母的矛盾,孩子会不自觉地充当协调与维护者的角色,对于一个心智与能力都不足的孩子来说,如何承受得了,如何不产生心理行为偏差。

劝慰那些夫妻关系障碍的父母,如果真正为了孩子,就要有勇敢者的行动,直面夫妻关系问题解决。如果还想名义保持夫妻关系的心态,就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用无条件妥协的方式,切实改善夫妻关系。只有夫妻关系这个大环境改善了,孩子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家庭外环境,孩子的行为与心理问题才有了解决的家庭环境基础。夫妻关系真正改善了,孩子的“大人”角色也就不存在了,为孩子减负,孩子才能轻装前进。

夫妻关系恶化与孩子心理行为障碍是互为因果的。父母的初衷要解决孩子的问题,但首先要解决自身的问题。己不正何以正人,自己的问题不解决好,哪能解决好孩子的问题?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唯有家长致良知,消除个人私欲的蒙蔽,还原和谐的夫妻关系,孩子才有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