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约前 536 年 — 前 448 年),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人,后辅佐越国勾践成就霸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被后世尊为 “商圣” 的商业先驱。他的 “三聚三散” 故事不仅记录了其跌宕起伏的财富历程,更浓缩了中国传统商道中 “取舍有道、富而济世” 的核心智慧,成为流传两千余年的商业寓言。

一、“三聚三散” 的历史背景:从谋臣到商人的转型

范蠡早年因不满楚国政治黑暗,与文种一同投奔越国,成为勾践的重要谋臣。在越国被吴国击败、勾践沦为阶下囚的危难之际,范蠡提出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的战略,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公元前 473 年,越国终于灭吴,勾践成就霸业。然而,功成名就的范蠡却敏锐地察觉到勾践 “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 的本性,毅然放弃高官厚禄,悄然离开越国,开启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商生涯。

“三聚三散” 便是他在经商过程中三次积累巨额财富,又三次将财富分散的经历,每一次 “聚” 都展现其商业天赋,每一次 “散” 都彰显其人生境界。

二、第一聚:治产积居,成名 “陶朱公”

聚财:从海边到陶地的财富积累

离开越国后,范蠡首先来到齐国海滨(今山东半岛一带)。他隐姓埋名,自称 “鸱夷子皮”(意为 “装酒的皮囊”,暗喻能屈能伸),开始从事农业和渔业生产。他利用海边的地理优势,开垦荒地、养殖水产,同时经营海盐贸易。

范蠡的经商理念在此时已初露锋芒:

顺应天时

  • :根据季节变化种植作物、捕捞水产,“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把握时机交易,追求合理利润)。
  • 薄利多销

    :坚持 “不敢居贵”,通过加快资金周转积累财富。
  • 勤劳节俭

    :“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与家人共同劳作,不追求奢华。

经过数年经营,范蠡积累了 “数十万” 家产,成为当地富户。

散财:仗义疏财,赢得声望

齐国国君听闻范蠡的贤能与财富,邀请他担任齐国丞相。范蠡却感叹:“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 仅任职三年后,他便归还相印,将全部家产分给乡邻和贫困亲友,再次带着家人迁徙。这是他的 “第一散”,体现了对 “名缰利锁” 的超脱。

三、第二聚:陶地立业,富甲天下

聚财:“天下之中” 的商业布局

离开齐国后,范蠡经过考察,最终定居于 “陶”(今山东定陶)。他认为陶地 “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是理想的商业枢纽,遂改名为 “陶朱公”。

在陶地,范蠡的商业智慧达到巅峰,他提出了系统的经商理论:

“积著之理”

  • :强调 “务完物,无息币”(注重商品质量,加快资金流转),“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避免囤积易腐烂的商品,不贪求高价)。
  •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当商品价格高涨时,要像抛弃粪土一样果断卖出;当价格低迷时,要像收藏珠宝一样趁机收购。
  • “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

    :预判市场需求,提前储备物资,如预测到某年丰收,便提前收购粮食;预测到灾年,便储备救灾物资。

凭借这些策略,范蠡在陶地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财富规模远超第一次,成为天下闻名的巨富。

散财:济困扶危,传承商道

范蠡并未将财富据为己有,而是 “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再次分给贫困的朋友和远房兄弟)。他认为财富的意义在于流通和济世,而非个人囤积。此次散财不仅让他获得 “富而有仁” 的美名,更将经商理念传授给更多人,推动了当地商业的发展。

四、第三聚:子承父业,财富延续

聚财:家族商业的传承

范蠡晚年将商业经验传授给子孙,其子继承父业后,继续在陶地经营,“遂至巨万”,使陶朱公家族的财富得以延续和扩大,成为春秋末期持续繁荣的商业家族。

散财:遗泽后世,精神不朽

范蠡去世前,再次将家族部分财富用于资助公益事业,如修建水利、赈济灾民等。他的财富最终虽未完全保留,但 “陶朱公” 的经商之道却通过《计然篇》(相传为范蠡所著的经商典籍)等文献流传下来,成为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核心思想。

五、“三聚三散” 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影响

1. 对传统商道的塑造

范蠡的 “三聚三散” 打破了 “为富不仁” 的偏见,树立了 “富而好行其德” 的商人典范。他提出的 “戒贪、守信、济世” 原则,成为中国商人的精神准则,后世商人多以 “陶朱公” 为偶像,明清时期的晋商、徽商更是将其理念融入经营实践。

2. 对财富观的启示

  • “散财” 即 “聚财”

    :范蠡的三次散财看似失去财富,实则通过积累声望、拓展人脉,为下一次财富增长奠定基础,体现了 “舍得” 的哲学智慧。
  • 财富的社会价值

    :他强调财富应服务于社会,而非个人享乐,这种 “达则兼济天下” 的理念,至今仍是现代企业家社会责任的重要参照。

3. 历史评价与传承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盛赞范蠡:“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 后世将他与文财神比干、武财神关羽并列为 “财神”,民间更有 “五路财神” 中 “南路陶朱公” 的说法,足见其影响力。如今,“陶朱公商训”“范蠡经商十八法” 等仍被商界奉为圭臬。

结语:超越财富的人生境界

范蠡的 “三聚三散” 不仅是财富的循环,更是人生境界的升华。他从政治家到商人的转型,从财富积累到散尽千金的选择,展现了对人性、社会和财富本质的深刻洞察。正如历史学家所评:“范蠡的伟大不在于他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他证明了财富可以是一种工具,而非目的;商人可以通过智慧和德行,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赢得尊重。” 这种智慧,至今仍在滋养着中国的商业文明。

图片

欢迎报名参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治疗培训

------------------------

报名咨询:阿呆老师,13720180269

~阿呆老师.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