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社会慈善组织募集和接收了不少的心理疏导善款,这些善款的拨付指向多最终落到了社工管理部门,专业心理机构却难以申请到心理疏导的善款,形成有些社工机构不愿意承接而心理机构也承接不了的尴尬局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其背后必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心理原因。笔者思索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可以探索:

一是社工机构与心理机构的性质有所不同。社工机构从它们产生的那一天起就紧密地与公益慈善相联结,而心理机构由于心理咨询的设置,其中一项就是定位于收费咨询,使得心理疏导工作的社会认知远离了慈善的轨道。

二是社工机构与心理机构的注册管理有所不同,社工机构几乎没有在工商部门注册的,而心理机构则不然,有的是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而有的则是在工商部门登记,前者属于民办非企业性组织,后者属于市场规范的工商机构,造成社会对后者的普遍印象是企业组织而非公益组织。

三是社工机构的生存能力依赖于政府与慈善组织的支持,而心理机构的生存能力较为独立。社工机构主要从事社区公益慈善工作,这本身就让社工机构无法进行有效的市场活动,而必然依靠社会购买服务或慈善组织捐赠,而心理机构的独立市场运营,虽然生存较为困难,但由于有市场竞争,社会认知则认为生存能力可以独立。

四是社工机构管理归属比较单一,均纳入到民政部门和社工联管理,而心理机构有的有教育部门管理的如大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门管理的精神卫生机构、民政部门管理的民办非企业性质的心理咨询机构,以及工商部门管理的企业性质的心理咨询机构。这种多部门的管理也可能会让心理机构被各个部门边缘化,从而无法获得强有力的社会公益项目支持。

五是心理机构的公益未得到社会认同。也就是说心理机构的公益活动开展不足,其公益性彰显不足,或者是心理咨询市场性较为明显?

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心理疏导工作中来说,换一个角度来看,离开的心理机构的专业公益服务,要做好心理慈善又不是很容易。解决这种矛盾,社会应该如何协调统一行动呢?笔者也尝试谈几点思考:

第一,政府与社会管理机构应该协调统一心理疏导工作,虽然现在已经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但慈善资金的使用都必须要按照捐赠者的意愿,严格规定其指向而不能违背,这就要有劳接受捐赠的部门不仅要及时公布需要捐赠的项目,如疫情防控心理疏导,还需要同时公布需要接受捐赠的心理公益机构,使其捐赠人既能将善款指向到他们所信任的管理机构,也能让善款发挥作用的爱心公益心理机构。因此建议慈善管理组织要征集愿意和有能力从事心理疏导公益的心理机构也同时向社会公布,引导捐赠者的捐款向这些机构流动,从而更好做好心理慈善。

第二,心理机构的四大注册登记与管理的民政、卫生健康、教育和工商部门应该建立疫情防控心理疏导的紧密协作关系。发挥民政部门慈善组织管理与善款募集管理的优势,卫生健康部门的心理专业服务优势,把社会心理机构统一到心理疏导工作中来,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公益工作中的作用。

第三,基层社工与心理机构合作,做好心理疏导慈善公益。社工机构在公益慈善服务方面存在优势,心理机构在心理专业服务上有优势,两者结合,对于疫情防控心理疏导就有着良好的效果。这两类机构都同在社区基层,两者联合就能互补,相互增强。

第四,心理机构要加强社会工作,朝公益为主的方向发展。心理咨询是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咨询师也大多是爱心十足的慈善者。真正走市场运作的心理咨询师很少,因此心理机构的社会工作显得特别重要。心理机构的举办者多是专业的心理工作者,专业服务能力很强,而社会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心理机构的良性运营又离不开社会工作,只有加强社会工作能力,才能让心理机构适应心理疏导服务的公益方向性环境,以获得更多的社会购买公益服务项目机会。

第五,也是心理机构的最需要努力的方面,即心理机构可向社工机构学习,把心理公益当着生存发展的关键战略来加以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慈善事业必然日益扩大,社会慈善资金也会愈来愈多。如果心理机构不以社会公益为方向,必然与之失之交臂。没有慈善的光环,心理机构也无法获得良好的社会认同。因此,心理慈善公益行动是每一个心理机构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机构经营重要的手段。心理机构商业化可能不太符合大多数基层心理机构的实际。心理专业工作者在选择心理机构的时候也需要认清所选择的机构是商业性的还是公益性的,特别是对于成长型的心理咨询师,更要注意这一点。

  通过近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的专业服务和社会工作,让笔者有着非常深刻的体验,即社会心理疏导工作既是非常必要的,但难度也是非常大的。笔者认为:从社会各个层面、到心理机构、到心理咨询师个人,要认识的还有很多,要改变的也有很多。好在心理疏导工作的社会认知不仅仅上升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也提高到了为人民健康水平提升。这两个认知的全社会共识使不少心理机构在困难的当下看到未来发展的信心,能否成功在于心理机构自己是否能坚持公益慈善的决心,走公益方向的心理发展。不管前面遇到多少挫折与困难,只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与实际行动,相信一定会感动慈善捐赠者及社会,最终会获得社会购买的专业心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