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今年大学刚毕业,就幸运地被录用到了一家待遇不错的公司上班。上班虽然轻松但并不自由,不到半年,小李却莫名的感到浑身疲乏,情绪低落,兴趣下降,什么事都不想做,没有愉快感,不想说话,动作迟缓,入睡困难,早醒,没有胃口,自觉脑子笨,觉得前途暗淡,悲观失望,自责,经常对身边的朋友说"感到活着没意思...”。可万万让人想不到,近一个月来,一起上班的伙伴们却发现以前沉默寡言、生活节俭、不爱活动的小李却完全变了。他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的,逢人都打招呼,自我感觉特好,自觉思维非常敏捷,说话时眉飞色舞、意念飘忽,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好吹嘘,自诩:“我很聪明,最近脑子特别好使”。


640.png


他精力旺盛,兴趣广泛,活动增多,动作快速敏捷,整天忙忙碌碌,随心所欲,未经别人求助常主动帮别人做事,但做事时不能专心。情绪反应极不稳,常为小事而勃然大怒。爱管闲事,喜欢发表意见,和人争吵,用钱方面大手大脚,特别爱乱买东西,可买回来以后根本就不用。举止轻浮,喜欢结交朋友,尤其喜欢接近异性,睡眠需要明显减少,每天只睡三个多小时仍觉得精力充沛。上班的伙伴们发现不对劲,赶紧通知其家人。心急如焚的家人发现他的异常后连忙带他到医院就诊,原来小李患上了躁狂抑郁症。

这样的患者在心理门诊中并不少见,其特征是一阵阵疯狂和抑郁交替发作。患者的情绪总是不受控制地在“躁”与“郁”之间转换、摆荡,像搭乘云霄飞车般忽高忽低,又像坐在翘翘板忽上忽下,病人常常处于不正常的躁狂激动状态,或昏睡、或颓废、抑郁。其实,他们所患的是严重精神紊乱一种形式----双相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亢奋的时候,我觉得我就是太阳神阿波罗,能普照大地,抑郁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快要被闷死了,感觉就像生活在下水道里的老鼠......”“我发病的时候脑子里满是负面思想,身体烦躁不安,说不出的难受,像快爆炸一样,然后就会有轻生的念头。这个状态就像地狱,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上面是网上两位患双相障碍的网友在描述病情发作时的亲身感受。在这里借用一下,只是为了让读者对双相障碍的表现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微信图片_20230627164250.png


那么,躁郁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躁郁症,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它是一种以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通常在15 ~24岁发病,其病因尚不明确。躁郁症临床症状复杂,发作形式多样,兼有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两种主要表现,可在同一病人间歌交替反复发作,也可以一种状态为主反复发作,具有周期性和可缓解性,间歇期病人精神活动完全正常,一般不表现人格缺损。

躁郁症并不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但我们对它的认识和了解还太少。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香港地区及台湾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躁郁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6%。躁郁症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终身性疾病。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列为第六位致残性最高的疾病。躁郁症患者一生的19%都处在不同的情绪波动中,复发率高,几乎90%以上的患者在一生中都会复发,自杀率高,最终有10%-20%患者死于自杀。

企业微信截图_16881090795597.png


那么,一旦患了躁郁症该怎么办呢?

早期识别、早期确诊是治疗躁郁症的关键。由于躁郁症患者在轻躁狂发作时情感高涨、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一般不会主动就医;而到了抑郁发作就诊时又容易忽略之前的躁狂症状,因此这部分患者常被漏诊或被误诊。双相情感障碍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得其在最终获得确诊之前往往会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物质滥用等。有三分之一的躁郁症患者从发病到最终确诊,大约要经历10年的时间,美国平均是8.8年。


躁郁症主要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社会干预和危机干预,以提高疗效,改善治疗依从性,预防自伤自杀,提高社会功能。鉴于躁郁症反复发作的特点,足量足疗程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急性期痛苦,改善远期预后。临床上主张患者应该长期服用心境稳定剂进行治疗,不管是躁狂和抑郁发作阶段,还是缓解期。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可提高病人对自己疾病的认识,了解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加强医患之间的合作,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治疗取得更好的疗效。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维持治疗,复发率高,长期反复发作造成疾病发作越来越频繁,正常间歌期缩短,快速循环,难以治疗,残留症状,慢性状态,人格改变,社会功能损害,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家庭和工作,并引发各类社会问题,例如酗酒、药物滥用和自杀等。因此,需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综合治疗的治疗理念防止病情复发。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