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行业里有一个经典词——“看见”。“看见”是一个动态词,它所表达的意思是:你在,我陪着你在,我理解你也接纳你。而情感剥夺是因从未被看见过所导致的一种创伤,这种创伤要么让你成长为一个言语刻薄、难以理解和共情他人,也就是看不见他人的人;要么就成长为讨好、关心以及照顾他人感受,而自己却常常不被看见,不被关心和备受忽视的人。


微信图片_20220811095159.jpg


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是上面说到的两种人,或兼而有之。因为我们很多人总觉得孤独,总觉得自己不被这个世界理解,觉得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虚伪和不安全。其实这个世界上的虚伪和敌意,我们几乎人人都参与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很多人在不被看见、不被理解或被误解的愤怒和委屈中也学会了逃避和推卸责任,或是把自己紧紧包裹起来,再不需要他人的看见,也不想花费心力去看见他人。

我们的情感是怎么被剥夺了:就是在我们成长中缺少关注或陪伴;在我们碰到挫折或委屈时没有被父母或长辈们慈爱的对待或温暖过;在我们还需要保护,没有能力理解和对抗外界的残酷与黑暗时,没有能被人引领或指导过;在我们长大后,我们倾诉苦恼或分享快乐时没被理解反而被评价和嘲笑。所以我们很多人怕被评价而不敢分享自己的感情;怕被野蛮的误解而不敢分享快乐;甚至我们只是想与外界有链接而打声招呼,也会有人投射理解成其它的目的。


微信图片_20220811095215.jpg

有次我们同行一起聊到“情感剥夺”时,她讲了几个例子,可能就是我们很多人经常会碰到的情境:比如一个考上自己理想大学的学生,他正想跟父母分享他快乐的心情时,没想到他的母亲比他还要兴奋和快乐,迫不及待地跟他分享她自己对他考上大学的心情和期望,母亲的那种喜悦和高兴让他一下子没有心情了,好像这个快乐不可以是他的。比如一个女孩碰到很委屈和愤怒的事想跟她的闺蜜或朋友倾诉消解一下时,而她的闺蜜或朋友刚听了两句马上就说到了自己的委屈和烦恼,好像觉得她的愤怒和委屈不值一提,她自己的烦恼更需要宣泄。比如一个恋人跟自己男朋友或女朋友说自己不被他们尊重,或者希望他们与异性交往时注意一下界限或频率时,他们要么不置可否,要么假意理解,然后依然故我。像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数不胜数。


微信图片_20220811095224.jpg

跟同行聊“情感剥夺”这个话题时,我们也谈到了我们心理咨询师自己的担忧。就是心理咨询师自己的焦虑或愤怒等情绪没有处理好时,在咨询中被来访者的情绪所激发,可能会导致咨询师表现出来的共情太过;或用自己的视角来理解;或没办法接纳来访的情绪而让咨询师自己的情绪淹没掉了来访者的情绪,反过来要来访者去承接咨询师的情绪。这也就是很多来访者觉得咨询没用,甚至有被再次伤害的愤怒和委屈。当然我们很多咨询师都觉察到了这个问题,在这里我坦诚的说出来,也是警醒自己要不断的觉察和成长,尤其要先把自己的问题解决掉。


当我们自己有很多的情绪情感没被接纳和理解,没有出口宣泄或表达时,哪怕你再能共情再善良体贴,你也可能没有余力来看见他人。而更可怕的是,我们不仅看不见他人,也看不见我们“自己”,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或生活经历中,情感一直被剥夺、一直被忽视,需求一直得不到满足,我们可能就会觉得是自己不配被关注;我们的需求不会被满足;我们在哪里都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自己是一个不可爱的人,从而变得自卑、脆弱、无助。


微信图片_20220811095342.jpg


之前写的几篇文字也多是希望我们的情绪能被看见和理解,同时希望我们的愤怒不要被压抑和隐藏。对于伤害和忽视我们的人要敢于愤怒,敢于不原谅,敢于为自己发声,敢于要求被他人看见你的不满和情绪。当我们能正视、理解并接纳自己的情绪时,才可能发展出看见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有时在电视上或生活中看见很多吵架的人,你只要稍一观察就会发现有的人很不讲道理,只顾发泄着自己的情绪,说着自己的委屈。有时吵着吵着就打起来,弄得狼狈不堪。有的旁观者们就会觉得何必呢,为什么一点小事要搞得两败俱伤、不顾形象呢,为什么不能理智冷静呢。曾经我也觉得讲道理的人为什么要跟不讲道理的人一样掐架,不可以好好说吗?现在想想,觉得这样挺好,至少在看不见自己和他人的时候,把情绪好好宣泄了一番,没有憋出内伤。而那些压抑愤怒的人没准哪天就做出不可理喻的事,这种情况在社会中也数不胜数。


微信图片_20220811095349.jpg


其实敢于为自己发声挺难的,因为有很多人希望自己是一个能控制情绪的、有能力的、能共情且善良的、优雅大方的人,所以会选择压抑自己或自己慢慢消化情绪。而你最真实的感受被冰封进了无人关注的地方,从此再不愿意看见他人,或者你的看见并没有你真实的情感倾注,因为你也没被真实的看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