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刘安南,姜志梅,公超孤独症谱系障碍推拿治疗研究进展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3年第14卷第7 70-74
推拿治疗ASD的作用机制
2.1 西医作用机制 
目前普遍认为推拿治疗对 ASD社交、行为方式和共患病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但西医关于推拿治疗 ASD 相关症状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有学者为了评估推拿治疗对ASD儿童行为和神经解剖学的治疗效果,将大鼠在孕期置于丙戊酸(valproic acid, VPA)中构建ASD动物模型,并在大鼠出生后不久接受类似推拿的触觉刺激(tactilestimulation, TS),发现 TS 治疗会减弱 VPA 动物 γ-氨基丁酸能(GABAergic)的降低,同时 VPA 大鼠的内侧前额叶皮层、眶额叶皮层和杏仁核的树突分支和棘突密度显著增加。ASD患者皮层兴奋性和抑制性(E/I)神经传递被极大地破坏,并可能导致行为和神经回路的异常。而建立这种稳态 E/I 传输的核心就是γ-氨基丁酸能系统。另一种可能的机制是早期TS治疗可导致皮肤和大脑中 FGF-2fibroblast growthfactor-2)表达增加,而FGF-2是一种有效的神经营养
生长因子,也是早期皮质损伤后恢复的关键促进因素[49]Escalona A [13]认为推拿可以使 ASD 儿童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加,这可能与改善儿童注意力与睡眠障碍有关。Sagar SM[50]认为推拿对受影响的肌肉和筋膜的操作会引起局部的生化变化,从而调节局部肌肉的血流量和氧合,这些局部效应可能影响脊髓节段水平的神经活动,并可能调节皮质下核的活动,从而影响情绪和疼痛感知。Andersson S [51]则认为推拿等治疗方法可能会刺激内啡肽释放到血液中,从而通过影响受者的身体化学物质来减轻疼痛或增进幸福感。
2.2 中医作用机制 
中医典籍中没有明确指出 ASD这一医学术语,但有众多对ASD相关症状的描述,如童昏”“清狂”“五迟”“无慧”“视无情”“目无情等症状[52]ASD 与心、肝、肾三脏有密切联系[53]。中医认为,ASD 病位于心脑,为心神不足、精不养神所致。《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脑为元神之府,与督脉、膀胱经关系密切,督脉和肝经交汇于脑部,连接五脏六腑,对大脑、脏腑和四肢官窍进行调节。心与脑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因此孤独症病位在于心脑[54]。肝主疏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条畅,心情开朗;肝失疏泄则会造成儿童精神情志异常、内向孤独、自我封闭[55]。肾藏精,主人体一身之髓,为先天之本,肾精不足则脑髓失充、气血失调,肌肉筋骨失养,补肾中药能延缓疾病进程,提高认知能力[53]。中医推拿从中医学整体观出发,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通过对经络、穴位、肌肉、关节和神经组织进行机械刺激,以通调督脉、振奋督阳、滋养脑髓、开窍醒脑、培补肝肾、通经达气、调和阴阳,达到恢复功能、助长益智、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56]
结语
ASD 现今已逐渐成为人们愈发重视的一类疾病,尽早介入 ASD 的治疗可以极大缓解病情。推拿治疗以其绿色安全、痛苦少、经济花费低等优势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目前有关推拿治疗的文献仍存在若干问题,其中包括:缺乏双盲和随机试验。临床上大部分有关推拿疗法的研究均为单盲研究,可能会因实施者不能完全忽视其给予的治疗,导致实验结果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大量研究表明推拿疗法有助于改善多种疾病患者的功能,而将患
者随机分配至无干预的治疗组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试验的伦理。多个临床试验给予推拿干预的同时联合应用了针灸、中药、精油或音乐等混杂因素,导致支持推拿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功能的证据等级不足。迄今为止,国际上尚无推拿治疗儿童 ASD 的指南,导致临床上应用推拿治疗儿童 ASD 缺乏系统性的指导。随着推拿治疗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其有关临床的疗效与标准也需要更严格的研究与制定。
综上所述,目前世界上治疗 ASD 的方法呈现多元化研究,推拿治疗以其作用轻柔、安全、易接受及特有的安抚作用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皆有一定的效果,故而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略)